接觸世界級的藝文活動的機會很多
無論是畫展、設計展、影展
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幾個重要的展覽開始
當然音樂活動也是其中的一項
身為一個喜歡古典音樂的人
在倫敦更是得天獨厚
因為光是世界級的樂團就有四五個
LSO, LPO, Philharmonia Orchestra, Royal Philharmonia Orchestra, BBC Smphony Orchestra
音樂廳也很多
例如southbank就有royal festival hall(LPO的主要表演場地)、queen elizabeth hall
barbican中心有barbican hall(LSO的主要表演場地)
south kensington的royal albert hall以及national museum旁邊的St Martin-in-the-Fields
一般票價更是在台灣的一半
更不用說有時候還可以買到學生票或是半價票
剛來倫敦的時候不是很瞭解這邊音樂會買票的程序
以為跟台北國家音樂廳一樣很多音樂會是兩三個月前才開始賣票
因此常買不到想去的音樂會
這裡通常是樂季開始前就決定好場次及票價
所以看到喜歡的曲目或是獨奏家
就要趕快出手訂票
所以先買兩三個月後或是半年後的票是常有的事情
最常去的就是southbank的royal festival hall
因為可以直接坐jubilee line到waterloo就好
很方便又不用轉車
而且通常southbank centre都可以買到半價票
只要早點買就好了所以非常划算
而場地來說RFH的場地比較大座位寬敞
barbican hall就顯得有點擠
場地的音響效果也是RFH來得好
所謂好的音響效果
如果沒記錯是指聲音的回音在1.5到2秒之間
太大的音樂廳會讓造成太長的回音
造成聲音聽起來有朦朧的感覺(台北國家音樂廳就是)
有了好的場地、樂團
再來就是曲目及獨奏家了
每一季通常都會有一些主題性的programme
例如今年剛好是蕭邦逝世兩百週年紀念
所以就推出以蕭邦為主題的演奏會
而獨奏家都是重量級的鋼琴家
像是Pollini, Zimerman還有最近也很受矚目的大陸鋼琴家李雲迪
而其他的表演曲目更是多樣化
前兩個星期就去聽了一場全部都是西貝流士交響作品的音樂會
更不用說一些比較常態出現的曲目
像是貝多芬的交響曲、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等等
最近這一年多也聽了十一二場的音樂會
也聽到了不少之前不太會去台灣演奏的音樂家
像是Pollini、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跟Helene Grimaud
就像是在這裡去聽了Neville Broady, Wim Crouwel, Tomato的演講一樣
真的是很開心
而聽現場演奏的音響效果更是一般音響所不能及的
所以聽久了也會有上癮的效果
常去聽音樂會後也理解為什麼很多現場錄音的唱片總是會錄到有人咳嗽
因為這邊音樂會的觀眾層幾乎都是五六十歲的銀髮族
加上中場休息的時候
大家不是喝冰啤酒、wine就是吃冰淇淋
這樣不會酷酷掃才有鬼
anyway有機會來倫敦真的可以去聽場音樂會
保證會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