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尾聲
而我現在正坐在香港機場的候機室
面對時差、輕微的頭痛、疲憊
在機上看過的電影片段還在腦海中盤據著
看到窗外久違的陽光、溫暖的氣溫
很高興暫時不用在零度或是零下的天氣中騎著腳踏車
帶著手套、穿著厚重的外套、摔角褲
不過這次回台灣不是要度假
而是要為未來不少事情做準備
不論是短期的或是長期的
最近因為幫忙佈展
深深體會到
機會是真的只會給準備好的人
看到朋友有大展身手的機會
真的是很開心
總之
可以回家真的滿開心的
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希望這次好好的充電、跑步、鍛鍊體力、準備自己的project
就先這樣吧
09 12月, 2010
15 11月, 2010
多事之秋
自從搬到東倫敦後
因為每天都會騎鐵馬去工作室
所以對於季節景色的改變感觸比較深
每天經過london field的時候
都一定會騎在層層的枯葉上
聽到枯葉沙沙的聲響
更讓人感覺到季節的替換
偶而有陽光時
當光線透過枯黃的樹葉時
更讓人體會到所謂的秋高氣爽
不過今年因為反聖嬰
所以秋意很高但是氣溫讓人不是很爽
感覺有種夏天直接進入冬天的感覺
十月底就開始要帶手套圍巾了
最近生活上總是有一些瑣事
修窗戶、是否要申請網路、工作等等
偶而來個突發狀態
深夜被鎖在工作室外面
而隔天二房東
在冒著會被發現放任暖氣、檯燈開著的危險
只好玩起疊疊樂的驚魂遊戲
加上一直沒修好的窗戶
總算是圓滿的解決了
但是這種讓人提心吊膽的事情
一年一次就好了
算一算畢業也滿一年了
想想並沒有做出什麼大事業
工作也是有點茫然
實習也是有一搭沒一搭
對一般人或是務實的人來說
這樣的生活好像不是太實際
當然這樣的生活是很任性的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不用太擔心經濟上的問題
所以有時候其實生活是很沒效率的
沒有別人給deadline的生活
要憑自己的意志力生活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像我喜歡的作家所說
因為繼續跑的理由很少
停跑的理由則有一卡車那麼多
我們能做的
只有把那「很少的理由」一一珍惜的繼續磨亮
一找到機會
就勤快而週到地繼續磨
很多成功的創作者都認為持之以恆的規律生活
是創作的來源
堅強的意志、專注力更是不可或缺的
而
特別又是像我這種平凡人
這兩種能力都很需要培養訓練
所以想成功也許應該先想辦法訓練自己的專注力、意志力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
說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靠著手段而成功賺大錢
特別是在科技產業界
不過設計界也差不多吧
不一樣的是
科技產業可以一夜致富
設計還是要有真功夫
雖然媒體可以一時把你捧紅
但是沒實力日久還是會露出馬腳的
所以最近身邊的台灣之光們常常會露出
時不我與的神情或是語氣
也許是因為畫背後畫到起度爛、搬家整理到起度爛
不過相信他們的時候還是會來臨的
嗯。。。畢竟困在淺灘只是暫時的
無心插柳的成功
也許才是為人所樂道的故事
在現在人人想成名賺大錢的世代
很多價值觀都被扭曲了
資本主義讓人迷失
而烏托邦式的設計精神
早已被人們遺忘了
莫名其妙的花博、自以為是的設博、大失所望的本土電影(
都顯示出某夜郎島的人們被科技、媒體(還有腦殘的政治人物)操控而渾然不知
廢話講太多了
文章越寫越不知所云
就在此停筆
希望大家還是以最純粹的態度去面對這個機車、複雜的世界
我要去洗澡睡覺了
不然明天又爬不起來
現在天黑的早
讓人很度爛
加上又不時下雨
本篇是在某台灣第一人的強烈關心下寫的
希望他看的還開心
畢竟這些屁話能成為別人開心、消遣的來源
也是十分戒慎恐懼的
嗯。。。就這樣啦
大家解散吧
27 10月, 2010
目錄
最近工作室生活有了新的進展
就是自從有了電鍋之後
每天多了很多生活樂趣
因為要想晚餐要吃什麼
加上還有另外兩位飯友一起準備食材
讓工作室生活有了新的趣味
三個、有時四五個朋友一起在小小的空間裡一面吃簡單的熱食
另外抱怨一下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情
讓情緒有發洩
這幾天有朋友談到
台灣設計界的一些矛盾與成見
讓我們這些在外學成的人
總覺得裡外不是人
想把新的觀念想法帶回去給自己的同胞了解
卻被人誤解或是扣上大帽子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但是這讓我想到柏拉圖的洞穴說
出去洞穴看到真正世界的樣子的人門
回去跟其他人講卻被攻擊毀謗
大家只願意相信自己的價值觀或是可以被認定的方式
老實說很無趣
老是順從無趣的單一價值觀
我們不需要這麼多的xx之光、xx之神
我們只需要更多元、更寬闊的視野
雖然現在的資訊很發達多元
但是如果使用者的想法沒有改變更新
再多的網路資源
對他們來說
也只是無字天書
總之前人不種樹
後人就只有革命想辦法把前人趕出樹下了
但是我們還是要保持樂觀正面的想法
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啦
就是自從有了電鍋之後
每天多了很多生活樂趣
因為要想晚餐要吃什麼
加上還有另外兩位飯友一起準備食材
讓工作室生活有了新的趣味
三個、有時四五個朋友一起在小小的空間裡一面吃簡單的熱食
另外抱怨一下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情
讓情緒有發洩
這幾天有朋友談到
台灣設計界的一些矛盾與成見
讓我們這些在外學成的人
總覺得裡外不是人
想把新的觀念想法帶回去給自己的同胞了解
卻被人誤解或是扣上大帽子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但是這讓我想到柏拉圖的洞穴說
出去洞穴看到真正世界的樣子的人門
回去跟其他人講卻被攻擊毀謗
大家只願意相信自己的價值觀或是可以被認定的方式
老實說很無趣
老是順從無趣的單一價值觀
我們不需要這麼多的xx之光、xx之神
我們只需要更多元、更寬闊的視野
雖然現在的資訊很發達多元
但是如果使用者的想法沒有改變更新
再多的網路資源
對他們來說
也只是無字天書
總之前人不種樹
後人就只有革命想辦法把前人趕出樹下了
但是我們還是要保持樂觀正面的想法
有夢最美
希望相隨啦
14 10月, 2010
前言
最近似乎生活又回到夏天之前的模式
當然不會是完全一樣的
搬了新家、新室友、工作室生活
最近發現blog的更新就像是跑步的次數一樣
少的可憐
不過所謂的韻律
只要用心
要重新找回來我想不會太難的
現在每天期著腳踏車去工作室
這樣的生活模式被稱之為「dickhead」生活
東倫敦、腳踏車、工作室、媒體工作者(其實大概是窮光蛋的意思)
自從搬到東北邊後
感覺看倫敦的角度又更不一樣了
東倫敦是有他的魅力
但是對我來說我並沒有興趣
並不想被貼上什麼標籤
對我來說
還是木柵的家最舒適
雖然台北可以看的展覽幾乎沒有
不過自己也已經很久沒去tate或是其他地方看展覽了
唯一可以稍微欣慰的事情是
最近找到兩個自己想做也有興趣的project了
做新的筆記本跟訪問workshop其他租用者
天氣越來越像冬天了
日照也越來越短了
大家離開工作室的時間也越來越早了
一切好像都有點令人洩氣
不過還是要打氣精神、老實的上發條
唯有堅持、盼望、信心才可以讓自己充滿精力
現在多了可以一起分享想法的夥伴
也可以讓自己不會太自閉
總結就是堅持、堅持在堅持
先培養自己的毅力跟韻律
並且堅持下去
其他的就都交給神來處理吧
當然不會是完全一樣的
搬了新家、新室友、工作室生活
最近發現blog的更新就像是跑步的次數一樣
少的可憐
不過所謂的韻律
只要用心
要重新找回來我想不會太難的
現在每天期著腳踏車去工作室
這樣的生活模式被稱之為「dickhead」生活
東倫敦、腳踏車、工作室、媒體工作者(其實大概是窮光蛋的意思)
自從搬到東北邊後
感覺看倫敦的角度又更不一樣了
東倫敦是有他的魅力
但是對我來說我並沒有興趣
並不想被貼上什麼標籤
對我來說
還是木柵的家最舒適
雖然台北可以看的展覽幾乎沒有
不過自己也已經很久沒去tate或是其他地方看展覽了
唯一可以稍微欣慰的事情是
最近找到兩個自己想做也有興趣的project了
做新的筆記本跟訪問workshop其他租用者
天氣越來越像冬天了
日照也越來越短了
大家離開工作室的時間也越來越早了
一切好像都有點令人洩氣
不過還是要打氣精神、老實的上發條
唯有堅持、盼望、信心才可以讓自己充滿精力
現在多了可以一起分享想法的夥伴
也可以讓自己不會太自閉
總結就是堅持、堅持在堅持
先培養自己的毅力跟韻律
並且堅持下去
其他的就都交給神來處理吧
15 7月, 2010
大綱提要
離上一篇已經兩個多月過去了
日記跟blog對我來說要持續下去好像還是有點困難
對於喜歡把話放在心裡更勝於大聲說出的人來說
要我沒事就寫blog好像越來越沒動力
言多必失
雖然沒有要給誰知道我在想什麼
所以自己想想高興就好
這兩個多月發生了很多事情
就大概小計一下
一、大約是五月中的時候慢跑公里數突破一百(實在是比想像中慢很多)
二、五月底阿哥來倫敦出巡
三、六月出因為衝動租下工作室(自以為已經可以開業接案子了)
四、六月底去巴黎參加offf順便去berlin玩(berlin實在是太好玩了!簡直就是shoreditch的城市版)
五、連續四年錯過溫布敦公開賽(所以還是沒有買公開賽毛巾)
六、在教的出名字的雜誌社做intern(不過只有兩星期,是臨時工)
七、參加畢業典禮(不過很沒fu就是,來的同學應該都是沒在工作,所以大家都不問工作的事情)
總之還是一樣不上不下
仍須努力
以上
日記跟blog對我來說要持續下去好像還是有點困難
對於喜歡把話放在心裡更勝於大聲說出的人來說
要我沒事就寫blog好像越來越沒動力
言多必失
雖然沒有要給誰知道我在想什麼
所以自己想想高興就好
這兩個多月發生了很多事情
就大概小計一下
一、大約是五月中的時候慢跑公里數突破一百(實在是比想像中慢很多)
二、五月底阿哥來倫敦出巡
三、六月出因為衝動租下工作室(自以為已經可以開業接案子了)
四、六月底去巴黎參加offf順便去berlin玩(berlin實在是太好玩了!簡直就是shoreditch的城市版)
五、連續四年錯過溫布敦公開賽(所以還是沒有買公開賽毛巾)
六、在教的出名字的雜誌社做intern(不過只有兩星期,是臨時工)
七、參加畢業典禮(不過很沒fu就是,來的同學應該都是沒在工作,所以大家都不問工作的事情)
總之還是一樣不上不下
仍須努力
以上
26 4月, 2010
三十又怎樣!!!
終於
我也來到這個年紀了
三十
不過其實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生日這種東西好像在過了一個年紀之後
就完全失去慶祝的意義了
多的只是給自己一些理由去吃大餐、買東西、喝個爛醉之類的
標題是取山本文緒的小說標題
三十一歲又怎樣
這是一本滿有趣的小說
寫的都是不按照社會價值期待,三十一歲的主角們的故事
三十而立
這是孔子說的
但是已現在的角度來看好像已經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已現在高房價、高物價、低起薪的環境
三十而立似乎已是一個疑問句了
以幾千年前的社會價值觀來評價現今社會狀況
似乎已經不合時宜了
暫且不說這些煩人的東西
年紀的增長好像也沒有帶來什麼特別的
外表還是一樣嫩
想法還是不切實際
身邊一些人事物改變了
但未來還是一樣混沌不清
只是生理狀況變差了
心境越來越不純真了
看起來目前還是跌停的狀態
不過這就是人生
壞的不一定會變好
好的不一定會更好
反正就這是我的人生
三十歲又怎樣!
05 4月, 2010
A Serious Man!!!
前天看了一部很有趣的電影
A Serious Man
這是一部以美國七〇年代
一個中產階級猶太家庭為背景的故事
導演是柯恩兄弟
是一部黑色的嘲諷喜劇電影
對我來說
我並不能理解電影中對於猶太文化、壓抑的嘲諷
但是對於一個也常被認為是『好人』的人而言
這部電影實在是讓我笑到不行
特別是劇中主角無法拒絕所有無禮荒謬的要求
面對求救無門的困境
我只能說實在是心有戚戚焉
推薦給同樣老是被當做好好先生、濫好人、被虐傾向的朋友們
04 4月, 2010
Runner? Designer?
轉眼間又過了一個月四月了
有在工作
或是正確的說在生活作息正常下
時間過的很快
開始實習後
自己才驚覺自己無知
也覺得脫離學校的象牙塔事件好事
畢竟很多事情是學校不會教你的
之前面是的時候
一定會問到一個問題
就是你認為你是個什麼樣的設計師
其實自己心裡並沒有解答或是答案
如果念了三年設計就可以知道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設計師
那世界也未免太美好了
所以老實說現在是無解的
要用很少的資料去做預測跟推論
結果通常不會準確
所以
我自己認為我是什麼樣的設計師?
我只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像村上春樹一樣
很帥氣的說
『我是作家,也是跑者』
『我寫小說的方法,很多是從每天早晨在路上跑步中學來的』
這樣簡單明瞭
不過村上先生已經同時身為個作家也是跑者二十多年了
以這樣簡潔有力的宣言位自己下定義是理所當然的
而我才正要滿三十
要現在就做出任何宣言
似乎聽起來有些狂妄不切實際
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在思考的問題還沒有頭緒
有在工作
或是正確的說在生活作息正常下
時間過的很快
開始實習後
自己才驚覺自己無知
也覺得脫離學校的象牙塔事件好事
畢竟很多事情是學校不會教你的
之前面是的時候
一定會問到一個問題
就是你認為你是個什麼樣的設計師
其實自己心裡並沒有解答或是答案
如果念了三年設計就可以知道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設計師
那世界也未免太美好了
所以老實說現在是無解的
要用很少的資料去做預測跟推論
結果通常不會準確
所以
我自己認為我是什麼樣的設計師?
我只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像村上春樹一樣
很帥氣的說
『我是作家,也是跑者』
『我寫小說的方法,很多是從每天早晨在路上跑步中學來的』
這樣簡單明瞭
不過村上先生已經同時身為個作家也是跑者二十多年了
以這樣簡潔有力的宣言位自己下定義是理所當然的
而我才正要滿三十
要現在就做出任何宣言
似乎聽起來有些狂妄不切實際
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在思考的問題還沒有頭緒
13 3月, 2010
3 weeks after? or 4?
轉眼間又過了一個月了吧我猜
生活作息上有了些小改變
終於開始實習
開始過著比較正常的作息時間
八點起床
六點下班或更早
持續找新的實習機會
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討厭in house design
看了一點點新書
心裡有了一點點新的想法
不過有些事情還是一樣停在原地
依然對自己有懷疑
不過時間一樣不等人
生活變得有些更沉默
多了一點點時間思考
但是也許沒有
思緒還是有點亂
寫不東西了
就先這樣吧
生活作息上有了些小改變
終於開始實習
開始過著比較正常的作息時間
八點起床
六點下班或更早
持續找新的實習機會
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討厭in house design
看了一點點新書
心裡有了一點點新的想法
不過有些事情還是一樣停在原地
依然對自己有懷疑
不過時間一樣不等人
生活變得有些更沉默
多了一點點時間思考
但是也許沒有
思緒還是有點亂
寫不東西了
就先這樣吧
15 2月, 2010
音樂會
接觸世界級的藝文活動的機會很多
無論是畫展、設計展、影展
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幾個重要的展覽開始
當然音樂活動也是其中的一項
身為一個喜歡古典音樂的人
在倫敦更是得天獨厚
因為光是世界級的樂團就有四五個
LSO, LPO, Philharmonia Orchestra, Royal Philharmonia Orchestra, BBC Smphony Orchestra
音樂廳也很多
例如southbank就有royal festival hall(LPO的主要表演場地)、queen elizabeth hall
barbican中心有barbican hall(LSO的主要表演場地)
south kensington的royal albert hall以及national museum旁邊的St Martin-in-the-Fields
一般票價更是在台灣的一半
更不用說有時候還可以買到學生票或是半價票
剛來倫敦的時候不是很瞭解這邊音樂會買票的程序
以為跟台北國家音樂廳一樣很多音樂會是兩三個月前才開始賣票
因此常買不到想去的音樂會
這裡通常是樂季開始前就決定好場次及票價
所以看到喜歡的曲目或是獨奏家
就要趕快出手訂票
所以先買兩三個月後或是半年後的票是常有的事情
最常去的就是southbank的royal festival hall
因為可以直接坐jubilee line到waterloo就好
很方便又不用轉車
而且通常southbank centre都可以買到半價票
只要早點買就好了所以非常划算
而場地來說RFH的場地比較大座位寬敞
barbican hall就顯得有點擠
場地的音響效果也是RFH來得好
所謂好的音響效果
如果沒記錯是指聲音的回音在1.5到2秒之間
太大的音樂廳會讓造成太長的回音
造成聲音聽起來有朦朧的感覺(台北國家音樂廳就是)
有了好的場地、樂團
再來就是曲目及獨奏家了
每一季通常都會有一些主題性的programme
例如今年剛好是蕭邦逝世兩百週年紀念
所以就推出以蕭邦為主題的演奏會
而獨奏家都是重量級的鋼琴家
像是Pollini, Zimerman還有最近也很受矚目的大陸鋼琴家李雲迪
而其他的表演曲目更是多樣化
前兩個星期就去聽了一場全部都是西貝流士交響作品的音樂會
更不用說一些比較常態出現的曲目
像是貝多芬的交響曲、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等等
最近這一年多也聽了十一二場的音樂會
也聽到了不少之前不太會去台灣演奏的音樂家
像是Pollini、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跟Helene Grimaud
就像是在這裡去聽了Neville Broady, Wim Crouwel, Tomato的演講一樣
真的是很開心
而聽現場演奏的音響效果更是一般音響所不能及的
所以聽久了也會有上癮的效果
常去聽音樂會後也理解為什麼很多現場錄音的唱片總是會錄到有人咳嗽
因為這邊音樂會的觀眾層幾乎都是五六十歲的銀髮族
加上中場休息的時候
大家不是喝冰啤酒、wine就是吃冰淇淋
這樣不會酷酷掃才有鬼
anyway有機會來倫敦真的可以去聽場音樂會
保證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13 2月, 2010
慢跑-3
不過還是先來講一下跑步的事情好了
之前買的sportband終於開始使用了
但是處女航因為亂搞把感應器關閉了
所以沒有記錄下2010的第一次慢跑
不過沒關係
反正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隔天把感應器啟動後
就走去design museum測試一下
結果來回是2.1公里、二十分鐘、消耗熱量一百六十多卡
使用結果很滿意
因為可以上傳到網頁上作為記錄
說到久違的慢跑
在低溫中跑步真的是一件不是太舒服的事情
因為鼻子會一直流鼻涕
跑一陣子後就不得不用嘴巴呼吸
跑步呼吸的調整變得比較累人
比較容易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加上空氣又冷
路線還是之前的老路線先沿著duckland河邊的小巷弄跑
看到紅色鐵橋的地方轉彎向著canada water station前進
在快要看到小運河的路口轉彎
繞metro newspaper的building繼續跑
接著再沿原路跑回
經過google map的測量大約是十公里左右(因為今天又跑了一次)
而跑完隔天兩隻腳馬上鐵腿
舉步十分痛苦
真的是需要開始好好訓練了
說到在倫敦慢跑
很多上班族利用下班的時候
從自己上班的地點或是某個地方
換上跑步服裝
慢慢的跑步回家
所以在下班時間可以看見一些人揹著包包跑步
當然大部分的上班族還是選擇去健身房
所以在地鐵上也常常看見上半身是西裝或是套裝
下半身或是腳著慢跑鞋
這樣子的情景在台北市不曾看見的
特別是揹著不太小的背包慢跑
當我初次看見的時候還覺得這樣不是很不舒服嗎
因為背包會左右搖擺
再說說跑完的想法
嗯
雖然有點累不過還是很喜歡跑步的感覺
很充實也很有挑戰性
因為之前不知道距離時
以為大概只有六七公里
所以並不會覺得有什麼
但是知道實際距離後
就會覺得這段距離並不短
跑起來就會覺得比較累
所以自己的認知正是限制住自己的東西
所以還是要放開心胸的去迎接事物
嗯。。。。以上
04 2月, 2010
慢跑-2
繼續說關於慢跑的事情
因為最近天氣還是一樣冷
又下雨
簡直就是要我在家當飯桶一樣
所以就下定決心逼自己要去跑步
結果我就去買了秘密武器
增加一點跑步的樂趣
謎底揭曉
我去nike town買了sportband
也就是不能聽音樂的nikeplus
如果還是不懂的話
就是之前nike跟apple合作推出的慢跑商品
nike+
可以將特製的sensor放入nike+系列的慢跑鞋中
再搭配ipod nano及sensor控制器
就可以邊跑步邊記錄你的距離、速度、卡路里等資料
因為我沒有ipod nano
跑步時也不喜歡聽音樂
所以並不會特別想買這套產品
不過現在推出像是手錶一樣的配件組合
就很合我的胃口
不但可以看時間
又可以計算距離
nike也推出特別的網頁給跑者
讓你可以記錄自己的跑步記錄
還推出訓練計畫給登錄的會員使用
甚至結合google map讓你可以自己規劃路線並計算距離
或是搜尋其他跑者的路線
如果有朋友也是使用者
還可以互相比較成績、挑戰
真的是非常實用、有趣
所以最近這幾天就會來試試看
之後再補上一些使用心得
因為最近天氣還是一樣冷
又下雨
簡直就是要我在家當飯桶一樣
所以就下定決心逼自己要去跑步
結果我就去買了秘密武器
增加一點跑步的樂趣
謎底揭曉
我去nike town買了sportband
也就是不能聽音樂的nikeplus
如果還是不懂的話
就是之前nike跟apple合作推出的慢跑商品
nike+
可以將特製的sensor放入nike+系列的慢跑鞋中
再搭配ipod nano及sensor控制器
就可以邊跑步邊記錄你的距離、速度、卡路里等資料
因為我沒有ipod nano
跑步時也不喜歡聽音樂
所以並不會特別想買這套產品
就很合我的胃口
不但可以看時間
又可以計算距離
nike也推出特別的網頁給跑者
讓你可以記錄自己的跑步記錄
還推出訓練計畫給登錄的會員使用
甚至結合google map讓你可以自己規劃路線並計算距離
或是搜尋其他跑者的路線
如果有朋友也是使用者
還可以互相比較成績、挑戰
真的是非常實用、有趣
所以最近這幾天就會來試試看
之後再補上一些使用心得
30 1月, 2010
慢跑
最近看到自己日漸鬆弛的大腿肌肉
我知道我應該要開始好好跑步了
不想跑步的理由真的很多
天氣是一個最充分的理由
今年的冬天真的很冷
十二月就下雪了
對我來說
很懷念在台灣溫暖的氣候下跑步
開始慢跑也持續好幾年了
這可以說是因為當兵而有的少數幾個好習慣
就算在當兵時
放假回家的時候也會去政大操場跑三千、拉單槓
看看政大的女學生
哈哈哈哈哈
也因為持續的跑步
所以跑步的時間跟距離也慢慢的增加了
現在大約一次都跑六到八公里
約三十五到四十五分中左右
對我來說
從一開始的拉筋到最後紓緩運動、拉單槓
剛好一個半小時左右
跑步的優點就是不需要夥伴
對場地的要求也很低
有一雙舒適的跑鞋加上自己喜歡的路線
就可以好好享受這個運動了
自己也很喜歡這個有點與世無爭的運動
因為如果不是很計較速度時間
那在乎的大概就是是否可以完成自己設定的距離
所以耐力是很重要的一環
寫著寫著
明天應該要開始跑一下了
希望不要又是接近零度的低溫
我知道我應該要開始好好跑步了
不想跑步的理由真的很多
天氣是一個最充分的理由
今年的冬天真的很冷
十二月就下雪了
對我來說
很懷念在台灣溫暖的氣候下跑步
開始慢跑也持續好幾年了
這可以說是因為當兵而有的少數幾個好習慣
就算在當兵時
放假回家的時候也會去政大操場跑三千、拉單槓
看看政大的女學生
哈哈哈哈哈
也因為持續的跑步
所以跑步的時間跟距離也慢慢的增加了
現在大約一次都跑六到八公里
約三十五到四十五分中左右
對我來說
從一開始的拉筋到最後紓緩運動、拉單槓
剛好一個半小時左右
跑步的優點就是不需要夥伴
對場地的要求也很低
有一雙舒適的跑鞋加上自己喜歡的路線
就可以好好享受這個運動了
自己也很喜歡這個有點與世無爭的運動
因為如果不是很計較速度時間
那在乎的大概就是是否可以完成自己設定的距離
所以耐力是很重要的一環
寫著寫著
明天應該要開始跑一下了
希望不要又是接近零度的低溫
27 1月, 2010
倫敦。夢想。答案
轉眼間我在倫敦也待三年半了
這個既多采多姿卻又極為嚴苛冷漠的都市
我在這裡生活了三年半
當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
倫敦到處充滿了刺激與驚喜
到處都可以認識新的朋友、同學
三年半後
很多事物已經不太一樣了
搬家、畢業、找工作
同學們、朋友一一離開回國
也許大家會羨慕還可以留在這裡的我
但是孤獨的感覺
卻越來越重
下個月vivi回香港後
可以談心的朋友就真的一個也沒有了
雖然還會認識新朋友
但是少了那份革命的情感
很多事情都不太一樣了
來倫敦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夢想與答案
圓了夢想嗎?
也許吧
但是找到心裡答案
似乎還很遙遠
一切都還是很掙扎
希望還會有新的奮鬥夥伴
因為眼前的這條路線在看起來還很遙遠
這個既多采多姿卻又極為嚴苛冷漠的都市
我在這裡生活了三年半
當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
倫敦到處充滿了刺激與驚喜
到處都可以認識新的朋友、同學
三年半後
很多事物已經不太一樣了
搬家、畢業、找工作
同學們、朋友一一離開回國
也許大家會羨慕還可以留在這裡的我
但是孤獨的感覺
卻越來越重
下個月vivi回香港後
可以談心的朋友就真的一個也沒有了
雖然還會認識新朋友
但是少了那份革命的情感
很多事情都不太一樣了
來倫敦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夢想與答案
圓了夢想嗎?
也許吧
但是找到心裡答案
似乎還很遙遠
一切都還是很掙扎
希望還會有新的奮鬥夥伴
因為眼前的這條路線在看起來還很遙遠
24 1月, 2010
wine
說到喝酒
是從來英國之後才開始的
之前在台灣幾乎不喝
家裡也不太喝
雖然老爸以前會跟周叔叔買好幾箱酒
然後跟好朋友或是親戚在家裡聚餐時
那來拼酒之類的
說到開始喝酒
也是因為有一次周叔叔自己進了一貨櫃的德國葡萄酒
問老爸要不要喝一點,可以送一些到我們家
就在這個因緣際會下
喝到葡萄酒
在台灣也很少在喝啤酒
雖然現在才知道其實台啤真的很好喝
離題了
喝酒在國外真的是很重要的一種活動
要跟人社交、聊天、建立關係
喝酒是最容易的一種方式
而且在這裡有可以以非常平價的價格喝到各式各樣的酒
和樂而不為
最近因為也開始看神之雫
所以對葡萄酒也更加的有興趣
漫畫中形容酒的方式非常有想像力
也很引人入勝
也開始思考喝酒這件事
因為葡萄酒如同人一般
會成熟有變化
酒的口感也會隨著時間而產生層次變化
是需要細細品味的
我個人偏好白酒
白酒口感比較清爽
也喜歡帶著桃子與礦物般的香氣
像是個性很開朗的女生一般
給人很直接的感覺
當然也不是不喜歡紅酒
只是有些紅酒需要較長的時間醒酒
感覺比較麻煩點
嗯。。。喝酒真的會讓人放鬆很多
但是拼酒真的很浪費
看到台灣夜店大家點高級的威士忌來調 jack coke真的是為那些酒感到可惜
而那些釀酒調製酒的人們
應該會想要殺了這些不懂酒的小鬼吧
就像吃米時要想到辛苦的農夫
喝酒時也要想想那些為認真的酒農
不寫了
越寫越沈重
喝酒去
23 1月, 2010
訂閱:
文章 (Atom)